站长资源平面设计
新手注意 PS修图时最常见的六个错误
应该还从未有过"先学会后期才开始拍照"的人吧,就算你是一个摄影大师,面对后期也有一个从零开始的新手期。既然是新手,那就必然会经过一个摸索尝试的过程,在不断犯错中才能进步。下面列举的这6个问题,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犯过还不承认!
作为一个有觉悟的摄影爱好者,当你开始使用RAW格式替代JPEG的时候,就说明你对后期开始有所期待了。但开始时,你会发现RAW格式照片看上去都是灰蒙蒙、淡然无味的,这是因为它保存的是相机拍摄时的原始数据,而你觉得"直出"JPEG之所以好看,其实是因为它经过相机的预设算法处理过了。
既然RAW格式的照片味道这么"寡淡",想必很多朋友就想为它"添油加醋"了,但用力过猛反而会弄巧成拙喔!就像做菜,再好的食材也又烧焦的时候。
一、过分追求暗部细节有些朋友对照片的理解有个误区,认为更清楚的、包含更多细节的照片就是好照片,为此将照片的暗部全拉亮,导致照片的明暗层次全部丢失。
为了细节,降低了反差,弱化了视觉刺激,把本来好看的照片变得平淡,这不是适得其反吗?该亮的地方亮,该暗的地方就暗,你是在创作摄影作品,而不是给档案拍记录照。要那么多细节干什么?
过度拉亮暗部不仅会使画面看上去不自然,还会因为过亮造成后期噪点。当然,一些特殊的后期效果除外,如HDR技术,通过高动态范围的影像渲染来获得更多的画面细节。
二、饱和过头,令人生腻不同的镜头,不同的光线条件,都会导致照片的颜色有所偏差,尤其是Raw直出的源文件,你会觉得照片平平淡淡没有"味道"。于是,有许多朋友就在后期给照片加饱和,一定要调到色彩斑斓、浓郁德味才满意。调整饱和度的确是快速改善画面好方法,但是它只能短时间地抓住观众的注意力,无法引起人们的兴趣。
在摄影后期中,色彩管理是一门非常讲究的技术,先不说高级的色彩控制,至少得做到不令读者生厌吧!所谓真水无香,饮料虽好喝,但终究不是水。
许多新手们都习惯了智能滤镜,只能整体拉动画面饱和度,但你在Lightroom或是Photoshop中,可以在色相、明度、饱和度中对每个单独的颜色分别进行调整,这样的可控范围就更大了。饱和不是越浓郁越好,而是越自然越好。
三、过度锐化反而画蛇添足记住,锐化并不能拯救虚焦!锐化是改善图形边缘的细节对比,从感官上给人一种更加清晰的感觉,但仅此而已。
这本该是镜头的工作,只有镜头才能够呈现出自然锐利的图像,后期再神奇也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废话,不然谁还花那么多经费去研发镜头呢)
如上图,过度追求锐化,容易在图形边缘产生白色镶边,本来想要提高画面的清晰度,结果反而使得图像变了形,这不是本末倒置了吗?
四、裁剪是最后的办法说实话,裁剪虽然有效,但它是一个非常的低级方法,因为它是对前期的轻视,话句话说,就是偷懒地重构图。一张好的照片,从前期到后期都应该保持高水平,许多人抱着侥幸的心理,前期构图随便拍拍,心理惦记着"反正我后期都能调整"。结果呢?侥幸的心理只能得到侥幸的照片。
能在前期完成的就不要留给后期,记住这句话,摄影终生能受益。把重心放在前期构图,把剪裁当作不得已的最后手段,这才是一个职业摄影师应该有的样子。
裁剪既然是重构图,就应该注意一些构图细节。裁剪的位置(插入人像裁剪链接)、画面的布局,留白与空间,元素的取舍等等,当你不得以剪裁时,这些方面都应该考虑。
五、保留一些噪点并不一定是坏事在暗光条件或高速快门的情况,摄影师往往会被迫提高ISO,由此带来的后果便是画面噪点的增多。噪点虽小,问题却很关键,由此还引发了相机厂商们的ISO降噪技术之争,消除噪点也顺应成了各种后期软件的必备功能。能从硬件技术上解决噪点问题固然是好事,但是从后期技术入手,就需要酌情而定了。由于数码算法的原因,降噪过度会使画面变的平滑,涂抹效果严重,过度不够自然。特别是细节或纹理比较丰富的图像,会使照片看似贴图。 在"画质减损"和"消除噪点"之间,你要把握一个平衡,为了使得画面真实耐看,就算保留一些噪点也不是什么坏事。别犯上照片洁癖喔!
六、忘记备份原文件这是一个后期习惯的养成。也许你在后期刚完成之后很满意自己的作品,某一天回看,却发现自己P的照片很难看(讲真,经常发生),但又找不到原始的图片文件,一张照片就白白浪费了。对于一张作品,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理解,留住原片,既是一个回溯的记录,也是尝试新方法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