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长资源平面设计
带着妻女去看大海 拍娃党教你如何玩灯方法教程
一直想带娃去看海,计划却总是在变化,直到2013年6月1日,我家宝贝的第三个儿童节黄昏,我们一家抵达了三亚
由于这次出行并非自驾,行前我曾犹豫是否带上闪光灯SB800,一度想放弃,但老婆坚持带上。这是个英明的决定,否则这次的图片可能会失色不少。
考虑到日照光线和拍摄效果,我们大多把拍摄时间定在傍晚黄昏时分。这样的好处是:黄昏时分的光线充满了戏剧效果,更有利于拍摄;再者此时的光线没有白天强烈,娃可以尽情的在沙滩上玩耍。
即使是黄昏日照比较温和的时分,远景中的天空和海面与近景处的人物与沙滩仍然会形成较大的光比,若不对此进行平衡,拍出的图片难免会出现过高的明暗反差。
这组图片拍摄于黄昏时分,当时天空丰富的云层已经遮挡住了落日的余辉。即使如此,我仍然用闪光灯对人物进行了补光。这样带来最直观有效的效果是:人物曝光充分,同时远景中的海面及天空不会因为过曝而损失掉了丰富的细节。
补光时为了使近景中的人物及沙滩有一定立体感,尽量避免顺光补光。我用的是前侧光。20mm的超广角可容纳进更多的天空,画面也更具广角应有的特性—视觉冲击力。
可能有人会问:超广角拍人像,畸变怎么办?
对畸变的处理其实并不难,构图时人物不要摆放得过于靠边,一般情况下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儿童的身材比例与成年人并不相同,年龄越小,这种区别越明显。具体表现就是头大,身体与四肢小。这里提出身体比例的原因是,我们在用超广角、竖构图时,可用下面这种稍显靠边的构图,即使镜头产生了畸变,但图中儿童的身体比例反倒因畸变显得“正常”了。本贴这组图片拍摄时,我家宝贝只有两岁半。
当然我们也可以利用这种畸变来进行人像的拍摄。如下面这张图,同样是超广角20mm,图中的大人是我老婆,构图时并未将她的位置摆放得居中。毫无疑问,这张图片的拍摄得比较成功。摘一段老婆日志里写的:“我是个‘壮壮’,本来就不好拍,又格外挑剔,能拍出高挑苗条的效果,真是太意外了”。
对于配合闪光灯的焦段应用,除了超广角,也可用更长点的焦段,比如50mm。
下面两张图片,拍摄时间与地点相同。第一张用的超广角20mm,天空云层丰富,画面也有一定冲击力;第二张用的50mm,虽然焦距更长,可容纳进画面的元素更少,但是图片看上去并不显单调,重要的是对黄昏特有的金黄色调表现更加充分。
补光时除了前侧光,偶尔我也会试试侧逆光。大海边,大多数情况下环境光线都比较良好,所以面部受光会比较充分。侧逆光时,可使人物边缘出现戏剧性的轮廓光。可惜这张由于角度不够,轮廓光效果不太明显。
当然也可尝试纯粹的逆光补光,逆光时人物的轮廓光会更加明显。但由于条件所限,这次就没再这样拍摄了。
除了黄昏,清晨当然也是拍摄的好时机。只是我家宝贝爱睡懒觉,通常到达海边时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
这样的情况便是日照强烈。在海边这样空旷的地方,就算用反光板,在日照为侧光时,也不能弥补被摄人物的极大明暗反差。使用闪光灯补光,同样如上所述,目的便是平衡光比。这种情况补光,注意给人物的暗部进行补光。
在没条件进行更好角度的补光时,就机顶吧,比如下面这张。拍摄情况是,我一只手举相机,一只手举闪光灯,用手将闪光灯尽量靠向人物暗部的方位。
再摘一段老婆写的:“我已经忘记来这里多少次了,老公却是第一次来,都没有几张象样的照片。他很宽容的表示理解,哪个女人不臭美?而我总是抱歉刚完,立马投入下一次的换装和扮嫩。他已经习惯我这样了,淡定得连我自己都觉得,明明我真心的歉意却因为我真实的行为,是不是缺乏诚意了?”
在三亚的那几天,我也并不是时刻都在用闪光灯。比如阴雨天气时,这样的天气使得天空就像一个巨大的柔光箱,如果背景与人物并未形成过大的光比,就没有使用任何补光设备。事实上有时用了200mm的长焦,由于距离过远,就算用闪光灯效果也不会明显。如果是离机闪,我还担心闪光灯的接收端接收不了过远的机顶发射器发出的引闪信号,而导致白白浪费掉精彩的瞬间。
《热靴日记》的作者乔•麦克纳利这样说过:“用好现场的一切光线” (PS:原话不一定一字不差) 。他所表达的意思并不是只需要用好现场光,而是你得用好除了现场以外的,所能创造的一切光线。